关于举办2025年乐山师范学院“青春创想+”
学生AIGC创意大赛的通知
各教学院:
为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在学校教学、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,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,落实“创新驱动、应用导向”的人才培养理念,引导学生正确认识、科学使用 AIGC 技术,提升数字素养与创新能力,根据相关部署,现将 2025 年乐山师范学院“青春创想+” 学生 AIGC 创意大赛具体安排通知如下,请各教学院以大赛要求为指引,组织学生准备参赛,共同推进 “AIGC 生成式人工智能” 的应用与发展。
一、比赛基本信息
1.比赛名称
乐山师范学院 “青春创想+” 学生AIGC创意大赛
2.参加对象
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,专业不限。参赛形式可采用个人或团队方式,团队参赛人数上限为 5 人,且须指定1名负责人。
3.比赛时间
2025 年 10 月 28 日到 11 月 21 日(后续如有调整,将另行通知)
4.主办单位
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中心、教学部、党委宣传部、信息技术与实验保障处、学工部、校团委、党委研究生工作部、创新创业学院
5.承办单位
新闻与传媒学院
二、比赛背景、目标与主题
1.背景
当前,人工智能生成内容(AIGC)技术迅猛发展,正深刻改变教育模式、创作方式和产业形态。国家大力推动教育数字化战略,倡导高校探索 AI 赋能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新路径。为响应时代号召,特举办本次大赛。
2.目标
①普及 AIGC 知识:通过赛事与配套活动,帮助学生了解主流AI工具及其应用场景。
②锻炼实践能力:培养学生对于AIGC的基本使用能力,促进学生学习 AIGC 的实操技能。
③发掘创新思维:鼓励学生将AI技术应用于专业、学习、生活等多个维度,推动跨学科融合,激发学生创意,培养AI创新思维。
3.主题
“青春创想+”,创意无界,技术向善。本届大赛以青春为墨、AI 为笔,在数字世界挥洒创意,无需专业背景,只要有敢想敢试的勇气,AI 就能成为 “超级助手”。创意可以天马行空,但底线必须坚守——拒绝抄袭、尊重原创,让技术始终闪耀向善的光芒。期待用跨界思维碰撞火花,用智能技术赋能创意,在“人机协作”中探索未来创作新范式,给世界一点 “新东西”!
三、比赛相关内容
1.赛道设置与评分标准
作品须以乐山地域文化底蕴、乐山师范学院时代发展脉搏为锚点,紧扣 “青春赋能・智创未来” 核心主线,深度结合以下任一维度展开创作:
挖掘乐山本土文化,如峨眉山、乐山大佛等文旅资源的创新表达,或嘉州历史、民俗的现代化诠释;
呼应学校办学特色,围绕师范教育、学科发展、校园生活等场景,展现乐师学子的成长思考与责任担当,体现出新时代乐师学子的青春活力;
关注乐山社会民生热点议题,如生态文明、乡村振兴、科技向善、定岗支教、志愿服务等,传递青年群体的正向价值观与创新视角。
赛道设置
赛道名称 |
参赛内容 |
AI 图文创作(赛道 1) |
以下类别仅为参考,其他符合主题的类别也可。1. 地域文化类:以 “嘉州元素” 为核心,创作图文作品(如乐山大佛年轻化插画、峨眉山四季风光 AI 设计、夹江年画数字改编);2. 校园特色类:聚焦乐师校园场景(如沫若广场晨读、师范课堂互动、社团活动瞬间的 AI 漫画 / 海报);3. 民生热点类:围绕乐山 “生态文明(如绿心公园)、乡村振兴(如嘉州果园)” 等主题,设计公益宣传图文。 |
AI 视频创作(赛道 2) |
以下类别仅为参考,其他符合主题的类别也可。1. 文旅宣传类:制作乐山文旅短视频(如 “AI 视角下的大佛夜游”“嘉州美食探店 vlog(AI 生成脚本 + 剪辑)”);2. 校园纪实类:记录乐师校园生活(如 “师范生素养实训日常”“校园文化节 AI 混剪”);3. 故事短片类:以嘉州历史(如郭沫若故事)、乐师学子成长(如 “师范生支教日记”)为原型,用 AI 生成脚本 + 动画 / 实拍结合创作。 |
AI 音乐创作(赛道 3) |
以下类别仅为参考,其他符合主题的类别也可。1. 地域风格类:融合嘉州民俗元素(如乐山民歌、夹江竹麻号子),创作 AI 原创音乐(如 “峨眉山云海” 纯音乐、“嘉州夜市” 轻快曲风);2. 校园主题类:围绕 “青春、师范” 创作歌曲(如 “乐师晨读曲”“师范生之歌 AI 编曲”);3. 公益宣传类:为乐山民生主题(如 “环保倡议”“乡村振兴”)创作主题曲 / 配乐(如轻快的 “绿心公园漫步曲”)。 |
AI 文学创作(赛道 4) |
以下类别仅为参考,其他符合主题的类别也可。1. 地域故事类:以嘉州历史人物(如郭沫若)、传说(如 “大佛建造故事”)等为原型,用 AI 辅助创作短篇小说、散文、剧本、叙事诗;2. 校园散文类:描写乐师校园生活(如 “师范课堂记事”“三江校园四季随笔”);3. 民生评论类:围绕乐山 “生态文明、乡村振兴” 等热点,用 AI 生成观点性短文(如 “绿心公园对乐山城市的意义”)。 |
赛道评分标准
评分维度 |
权重 |
评分说明 |
思政价值 |
20% |
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弘扬正能量:体现文化自信,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红色基因元素: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,如关注环保、公益、科技向善等主题:创作过程展现正确的 AI 伦理观,不滥用技术,尊重知识产权 |
创意独特性 |
30% |
构思新颖、视角独特、主题表达深刻,具有想象力与情感共鸣 |
AI 应用能力 |
30% |
AI 工具使用合理,提示词设计科学,生成质量高,技术融合自然 |
艺术表现力 |
20% |
视觉美感、听觉体验、语言感染力、叙事流畅性、整体艺术完成度 |
2.奖项设置
各个赛道单独设置一、二、三等奖若干,设学院优秀组织奖 2 名。
3.比赛流程
阶段 |
时间安排 |
主要内容 |
1. 宣传启动 |
10.28-11.03 |
发布大赛通知、海报、推文,各学院辅导员转发动员,开通咨询 QQ 群(群内提供工具推荐、答疑) |
2. 作品征集 |
10.28-11.15 |
参赛队伍按照规则,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有效参赛作品到所在二级学院负责人处,由该负责人统一提交到官方邮箱 |
3. 作品评审 |
11.15-11.18 |
专家评审打分 |
4. 结果公告 |
11.18-11.20 |
在官方官网与微信公众号公布获奖名单发布 “优秀作品集锦” 推文与短视频合集 |
5. 颁奖与展示 |
11.20-11.21 |
在实训大楼前展示(赛道 1、赛道 4 部分作品呈现)学校实训大楼多功能厅颁奖展示 |
四、比赛要求
参赛队伍按照规则,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有效参赛作品到所在二级学院负责人处,由该负责人统一提交到指定邮箱。所有赛道均需提交《创作过程文档》《创作步骤与关键截图》《承诺书(需要手写签字)》,文档格式为PDF(Word可以直接选另存为,点浏览后选择文件类型为PDF)。评审将侧重思政价值、创意独特性、AI 技术融合度及艺术表现等方面。
1.通用规则(所有赛道适用)
为确保比赛公平有序并激发创新活力,所有参赛作品需严格遵守以下要求:作品内容须符合法律法规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禁止涉及政治、色情、暴力等违法不良信息;需坚持原创性原则,AI 创作部分不超过作品总量的 60%,且需在作品说明中详细标注 AI 工具名称、使用场景及人工修改占比,整体构思须为团队独立创作,严禁抄袭或侵犯第三方权益。作品著作权归创作者所有,学校享有非商业性使用权(用于教学展示、校园宣传等),优秀作品将有机会纳入学校官方宣传资源库。创作过程中应体现 “人主导、AI辅助”的教育理念,鼓励展示从创意构思到成品优化的完整流程。
2.分赛道专项要求
视频类(含短视频、动画、微短剧等):视频文件需为 MP4 格式(H.264 编码),分辨率不低于 1080P,时长控制在 30 秒 - 5 分钟,单个文件不超过 2GB。若使用真人素材(如肖像、声音采样),必须符合授权并注明来源;禁止通过 AI 技术模仿公众人物或未经授权的声音进行创作。提交材料应为 zip 压缩包,包含最终作品一份、《创作过程文档》一份,包含创意思路、创作过程、工具列表、提示词集、关键步骤截图、版权声明及视频相关的脚本、分镜设计等。
音频类(含音乐、配音、音效设计等):音频文件需为 MP3/WAV 格式,采样率≥44100Hz,声乐作品时长不超过 6 分钟,器乐作品 8-10 分钟为宜。单个文件不超过 600MB。原创音乐需附乐谱(AI 生成部分需标注工具及参数),歌词内容须积极健康;禁止使用 AI 技术模仿特定艺人或公众人物的声线。提交材料应为 zip 压缩包,包含最终作品一份、乐谱一份、《创作过程文档》一份,包含创意思路、创作过程、工具列表、提示词集、关键步骤截图、版权声明及音源说明(如 AI 生成、真人演唱、采样素材等)。
图文类(含海报、漫画、信息图、文学作品等):静态图像需为 JPG/PNG 格式,动态图像需为 GIF 格式,静态图像短边不低于 2000 像素,动态图像短边不低于 1000 像素,单张大小不超过 100MB;文字作品(诗歌、小说等)需提交 PDF 文档,字数不限。提交材料应为 zip 压缩包,包含最终作品一份、《创作过程文档》一份,包含创意思路、创作过程、工具列表、提示词集、关键步骤截图及版权声明等。图像生成需保留完整提示词记录及迭代过程,文字创作可使用 AI 辅助润色,但核心情节与思想须为人工原创。涉及历史人物、文化符号的创作需确保准确性,避免歪曲或不当演绎。
五.奖项设置
学生奖励:4 个赛道,每个赛道分别设一等奖3名、二等奖 5 名、三等奖7名。
获奖者将获得奖品和加盖部分主办单位公章的奖状。
最佳组织奖:2名。
六、联系方式
1、大赛组织方式:线上投稿(请备注 “姓名 + 参赛赛道”)
2、联系人:桂超 联系电话:17341761953
3、投稿截止日期:11月16日前
投稿邮箱:2551007805@qq.com
本次比赛最终解释权归乐山师范学院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中心所有。
附件1:AIGC 创意大赛《创作过程文档》
附件2:创作步骤与关键截图
附件3:参赛承诺书(手写签字扫描成图片或PDF文档提交)
2025 年 10 月 27 日